01
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亮眼
海洋产业,是指开发、利用、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而形成的产业。一般而言,海洋产业可以分为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目前,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海洋运输交通业和海洋旅游业,换言之,海洋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,是我国海洋经济的“大盘”。不过,随着经略海洋的深入,我国海洋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,同时,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,深海开发等海洋未来产业逐渐兴起。海洋新兴产业往往表现为科技性高端、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等特点,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增长点。近年来,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、海洋新能源、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均已表现出不凡实力,日益成为海洋产业的支柱。《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3》正是聚焦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报告。报告显示,2023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持续增长,同比增长18.2%。全年新增企业1.9万余家,披露融资金额超过190亿元,研发活动人员、发明专利申请、招标数量、中标数量等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。这表明2023年海洋新兴产业对人力和科技创新的投入持续加大,工程项目加快推进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企业数量稳步上升。该报告还指出,广东、山东、江苏三强领跑地位持续加强。从区域指数看,广东、山东、江苏三省历年的贡献度均在10%以上,是海洋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。2023年三省贡献度达到43.4%,较上年提高0.7个百分点,连续三年保持增长,三强领跑局面进一步巩固。从沿海城市来说,上海、青岛、广州连续三年位居第一梯队,对总指数的贡献合计占比21.4%,同比提高2.8个百分点。02
海洋传统产业不断升级
《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3》之外,今年还陆续发布了《世界领先海事之都》(2024)等多项报告,纷纷关注到青岛海洋交通运输业、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升级。今年4月,由挪威船级社(dnv)和梅农经济(menon economics)共同编制的《世界领先海事之都》(2024年)出炉。报告显示,在全球前30名海运城市中,中国有7座城市上榜,而青岛位列其中。该报告根据航运中心、海事金融与法律、海事技术、港口与物流、吸引力与竞争力等五个支柱领域的近70个指标来评价世界海事城市。根据报告,青岛在港口与物流和海事技术领域表现较为出色,特别是港口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三,班轮运输联通指数位居全球第四,船厂交付船队位居全球第七。在全球海运城市中,青岛由2022年的第30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28位。03
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
各项报告对青岛海洋发展的肯定,对青岛来说,既是激励也是鞭策。从数量上来说,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,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均有布局。但从质量上来看,青岛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,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规模仍然偏小,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等等,需要系统性、长期性部署,而青岛正拿出有力举措,切实加以解决。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青岛“划出重点”。今年,青岛首次提出建立“4+2+4”海洋产业体系,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、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、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,加快发展深海开发、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,改造提升海洋渔业、港口航运、海洋旅游、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。